原上海犹太难民后裔、来自澳大利亚墨尔本的青年马克·努斯鲍姆(Mark Nussbaum)在 6 月 24 日和 25 日连续两天来到纪念馆参观,还接受了上海电台的采访,讲述了他的家人与上海间的联系。
1938 年 12 月,马克的祖父母阿尔弗雷德·努斯鲍姆(Alfred Nussbaum)和赫尔塔·努斯鲍姆(Herta Nussbaum)离开奥地利后,从意大利坐船出发,于 1939 年 1 月到达上海。马克的姑妈(祖母妹妹的女儿)伊芙琳·斯考尔(Evelyn Skall)和父亲哈瑞·雅各布·努斯鲍姆(Harry Jacob Nussbaum)分别于 1943 年和1945 年出生在上海。1946 年 12 月,他们在上海码头乘坐“Hwalian”号轮船离开,并在 1947 年 1 月到达澳大利亚。此后全家人定居墨尔本,马克的祖父母已先后过世。

伊芙琳(后排左四)一家合影

伊芙琳的医学出生证明
在广场的名单墙上,马克找到了祖父母、祖母的弟弟妹妹,以及曾祖父母等人的姓名。他也提到,当时来沪避难的还有家族的一些远房亲戚,可惜他们的全名已不可考。2002 年,姑妈伊芙琳曾随她的母亲莉莉·斯考尔(Lily Skall)来上海故地重游,并根据伊芙琳在沪出生证明和家族留存的部分照片资料,走访了出生地和曾经居住过的区域。马克和家人认为,伊芙琳和马克的父亲哈瑞都出生在上海的同一家医院——位于长阳路 138 弄 12 号的“上海市虹口区民办长阳门诊部”。

马克在名单墙上找到祖辈的名字
现年 82 岁的伊芙琳是墨尔本大学的退休教授,据马克介绍,她仍记得避难上海的不少细节,保存着家族在上海生活时的老照片。6月 25 日,陈俭馆长拨通了她的电话,诚挚邀请她亲临上海,走进纪念馆分享她和家人在上海的经历,并与纪念馆的名单墙作者、前犹太难民索尼娅(Sonja Mühlberger)女士开展一场跨越八十年的“上海宝贝世纪重逢”。马克和伊芙琳也表示,愿与纪念馆继续保持联系,并提供相关照片和史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