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览

首页 > 展览 > 临时展览 > 正文
“相逢・告别・重逢——犹太难民与上海”特展走进上海纽约大学校园

9月11日,上海犹太难民纪念馆与上海纽约大学联合举办的“相逢・告别・重逢——犹太难民与上海”特展在上海纽约大学开展。虹口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吴强,纽约大学校长‌琳达·米尔斯(Linda G. Mills),上海纽约大学校长童世骏、常务副校长杰弗里·雷蒙(Jeffrey Lehman)和上海犹太难民纪念馆馆长陈俭出席展览开幕活动。展览取材自馆内常设展陈,通过“逃亡上海”“避难生活”“家庭生活”“文体教育”“战后离别”“特殊情谊”等板块,讲述了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为逃离纳粹迫害而辗转来沪的犹太难民与中国人民守望相助的故事。



这是纪念馆与上海纽约大学的首次合作办展,也是展览第一次走进上海的中外合作办学高校。犹太难民与上海的这段历史,是中国人民和犹太难民共同抵御法西斯暴行,维护人类生命和尊严的历史,是患难与共的人们相互珍爱、彼此关照的历史。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走进国际化校园举办展览,希望能够引领大家回顾过去,展望未来,共同推动人类文明进步与世界和平发展。

活动当天,纽约大学校长‌琳达·米尔斯采访并制作的电影短片也在现场首次放映。米尔斯校长是大屠杀幸存者后代,过去的十几年,曾数次访问纪念馆。2013年,她在纪念馆放映了为纪念母亲而制作的影片《告别:直至我们重逢》,2024年还在名单墙上找到三位亲人的名字。此次放映的电影,通过米尔斯校长对其表亲艾伦·伯杰(Ellen Berger)的视频采访画面和相关的照片、史料,展现了伯杰一家1939年自奥地利来到上海避难,并在战后重获新生的经历。


图片来源:上海纽约大学



“唯有直面历史,我们才能告别悲伤,获得新生。感谢这段非凡的历史,感谢你们拯救了我的家人”。米尔斯校长在影片放映后眼含热泪,她表示,在一年前访问上海犹太难民纪念馆后,她决定把对亲友的采访视频制作成电影短片。她愿将影片成品作为“礼物”赠予纪念馆,并在馆内完整放映,去传播和传承这段值得中国人民为之骄傲的历史。

“让我们从历史中汲取智慧,在开放中共创未来。”吴强部长表示,米尔斯校长记录的家族故事,和上海犹太难民纪念馆讲述的历史一样,是跨越民族的共同记忆,弥足珍贵。纪念馆的建成和发展见证了上海这座城市对历史的责任,而这段历史的发生地——上海虹口,也正在展现其“文化传承”和“多元创新”的活力。期待纪念馆和上纽大以此为纽带开展合作,也希望中外师生能够共同参与虹口的开发和建设。

展览将在上海纽约大学校园内展出至9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