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动态

最新动态

2023年上海犹太难民纪念馆工作总结

发布时间:2023/12/29 10:13:53  

  2023年,上海犹太难民纪念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积极诠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着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促进文明交流互鉴,充分发挥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外宣工作阵地的双重职能,扎实推进各项工作取得新进展新突破。现就2023年纪念馆工作作如下总结。

  一、夯实立馆强馆根本,稳步提升服务展陈质量

  (一)用心接待服务满足社会需要

  2023年,纪念馆国内外各类展览共接待观众1,061,543人次,其中青少年观众296,378人次,境外观众198,162人次。先后接待到访的北京政协调研组、上海市政协外委会、市政协信息中心、市人大外事委、上海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等单位,联合国难民署高级代表卢沛赫、德国驻华大使傅融、波兰驻华大使古天卫、美国国会参议院多数党领袖舒默夫人艾丽斯·韦恩斯歇尔、美国前联邦参议员利伯曼和美中跨太平洋基金会主席罗仕杰等外宾。

  全年举办文化讲座、戏剧演出、读书分享会、公益艺术集等各类主题活动111场,线下参与6000余人次,线上参与5.38万余人次。其中,与上海戏剧学院联手打造的音乐剧《苏州河北岸》,3月21日至4月9日在摩西会堂旧址内沉浸式实景演出16场,演出期间还首次开设了夜场;携手上海锦江国际旅游股份有限公司、上海静安君爱公益发展服务中心联合主办“和衷共济,同筑希望”雀亦锵锵公益艺术集,8场公益演出和4场公益文创集市筹得善款约3万元。

  纪念馆先后获评国家4A级旅游景区和上海市数字景区,纪念馆的管理、设施、服务和参观价值受广泛认可。

  (二)提升征藏水准丰富展陈内容

  1.开拓史料征集渠道

  加强与原犹太难民及其后裔、家属、朋友的联系,与关注这段历史的社会各界、来馆参观游客保持密切沟通,持续扩大史料征集的各种渠道。2023年,纪念馆获得美国总统轮船公司两卷档案的租赁权,摩西会堂建造师曾孙AmitSharon租借的摩西会堂设计原图和相关史料24件(含复印件)。

  2.加强文物管理水平

  引进相关文物保护设备,不断强化文物史料保护力度。有序推进文物史料梳理分类与编目工作,年内完成藏品数字化扫描2425件,累计完成藏品数字化扫描8825页。采购引进文物恒湿保存设备,与原有的真空充氮杀虫消毒设备、氮气保存柜等组成较为完善的文物保存设施设备系统。摩西会堂综合修缮项目已于年内通过方案评审等前期工作,即将进入项目具体实施阶段。

  3.基本展陈调整更新

  常设展览调整工作持续推进,呈现纪念馆发现和收集的新文物史料、专家学者及纪念馆研究的新成果,完成序厅电影、“逃亡上海”部分皮箱布景、隔离区生活和“共享未来”部分等10余处内容与展陈设计的更新,新增展示实物藏品3件。

  4.临时展览步入商圈

  4-5月,纪念馆与百联集团合作的“ShalomShanghai你好上海”临展在上海世纪百联购物中心一楼中庭展出,通过实物模型、数字交互媒体和文字视频等形式,从婚姻、教育、艺术、建筑等多个方面生动呈现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欧洲犹太人在上海居住期间丰富多彩的生活,配合展览还开设了2场深度导览和1场直播讲座。这是纪念馆首次尝试将展览送入商场内展出,通过商场高密度的人流曝光进一步提升“犹太人在上海”这段特殊历史的知晓度,期间共接待客流逾75万人次。

  二、增进国际传播效能,有效发挥服务大局作用

  (一)赴美巡展促进人文交流

  作为纪念馆扩建后的首次海外巡展活动,《上海,曾经的家园——犹太难民与上海》主题展览于2023年8月1日至9月4日在美国纽约复星广场举办,展览精选30余个原上海犹太难民及其后裔的口述故事、29件重要藏品的复制品、200余张照片和纪录片视频等珍贵史料,向美国民众呈现当年犹太难民与中国人民相濡以沫、共度难关的历史,以及上海的现代化都市魅力和虹口北外滩地区的建设新貌。美国犹太社团、商界、财界、学界、文化界人士和华人华侨代表等200余人出席开幕活动,共有逾19万人次参观展览。美国全国广播公司、美国公共广播、华尔街日报、今日美国等多家美国主流媒体在内的700余家全球媒体对活动进行了报道,传播覆盖受众达1亿7千多万人;纽约地区影响力最大的休闲娱乐指南网站TimeOut当周100多个活动推荐榜单中,该展览排名第7。新华社、ChinaDaily、上海广播电视台、上观新闻等近20家国内媒体,以及上海发布等官方政务平台也对巡展活动进行了报道。

  (二)联合办展传扬人类共同价值

  纪念馆与联合国共同主办《大屠杀之后:流离失所者和流离失所者营地》临展,2023年1月30日至3月10日在纪念馆广场展出。展览围绕联合国善后救济总署的创立及其各项工作,讲述救助大屠杀和二战幸存者最广泛的国际合作,以小微视角聚焦大屠杀幸存者在流离失所者营地的安置及其文化、宗教、生活秩序的重建问题,展现各国人民伸出援手、抗邪扶正的感人业绩,体现对全人类共同价值的追求。展览开幕当天,联合国难民署驻华代表卢沛赫与来自以色列、德国、美国等21国的驻沪领馆官员到馆参加,人民日报、ChinaDaily等近20家媒体相继报道。展览期间,相关研究成果展板和特制宣传手册吸引大量观众驻足,达到办展预期目的。

  三、扩大学术朋友圈,加强研究型纪念馆建设

  (一)用好国际咨询委员会专家智库

  5月17日举办国际咨询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围绕“纪念馆的国际推广和传播”“纪念馆在国际青年中的影响力提升”“寻访和凝聚犹太后裔共同传播这段历史”三个主题展开演讲与交流。原上海犹太难民及后裔、世界著名犹太大屠杀博物馆馆长、相关音乐剧创作者和国际友人等共计23人发表主旨演讲。会议期间,纪念馆与美国佛罗里达大屠杀纪念馆签署合作备忘录,两馆今后将在共同研究、内容开发和巡展传播等方面加深合作。本次会议经由人民日报、新华社、ChinaDaily、CGTN、中新社、解放日报、文汇报、新民晚报、上海广播电视台等10余家媒体采访报道,有效扩大了纪念馆的社会影响力。

  (二)学术研讨获取宽广国际视野

  第二届纪念馆学术周活动于10月27日至11月3日举办。活动邀请纪念馆国际咨询委员会委员、上海国际艺术节顾问CathyBarbash,美籍华人艺术家、纪念馆艺术顾问何宁,国际博物馆协会副主席、中国博物馆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安来顺,南京大学犹太文化研究所所长徐新,常州大学红色文化研究院院长朱成山,复旦大学博物馆馆长、文物与博物馆学系教授郑奕等6位专家学者从自己专业领域出发,围绕纪念馆建设与发展的主旋律,从纪念馆的历史到未来发展方向,从犹太文化到加强与国际友馆、友人合作等角度,为纪念馆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国际视野和宝贵经验。

  四、深耕校外课堂,融入教育体系强化教育功能

  (一)加强馆校合作打造优质学习实践地

  高度重视发挥博物馆的青少年教育功能,以分龄分类教学、延伸课堂触角、精耕社会实践为工作要点,强化馆校合作。在分龄分类教学方面,分小初高三个学段,研究制定《上海犹太难民纪念馆研学活动服务标准》,实践运用于“犹太文化研学营”“海上方舟研学之旅”“STEM小课堂”等研学品牌活动,全年共举办各类研学活动27场,活动参与人数达3300余人次。在延伸课堂触角方面,积极探索馆校合作模式,开展“开学第一课”、“六一”主题游园会等进校宣讲工作;纪念馆成立“小白鸽”讲解团,与霍山路小学合作开展“小‘馆’家遇见上海方舟”成果展示和中华慈善日公益图文展讲解等活动,纪念馆获评“15分钟幸福圈”区级少先队社会化实践基地。在精耕社会实践方面,纪念馆通过研究制定《上海犹太难民纪念馆关于中学生讲解员培训指导规范》,试点培育首批上海澄衷高级中学的高中生讲解员。

  (二)深化志愿服务扩充宣教队伍

  2023年新增志愿者47名,在册志愿者累计达251人,年度志愿服务总时长达2746小时。志愿者招募方面,继续由复旦大学、上海财经大学、华东理工大学等高校向纪念馆定向输送外语类讲解志愿者;与上海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达成协议,共建实习实践基地,在史料翻译、场馆活动协助等方面开展合作;向社会公开招募中青年志愿者参与纪念馆讲解宣教工作。纪念馆定期开展基础服务与讲解导览培训,鼓励志愿者结合自身特长和行业学业等背景,展示多样化的讲解风格。除讲解导览外,志愿者也深度参与国际交流、宣传推广和活动筹备组织等工作。12月8日,纪念馆召开年度志愿者表彰和总结大会,表彰7个优秀志愿者组织和6名优秀志愿者,并对年度志愿者工作进行总结。

  五、树品牌出形象,在文化体验宣传推广上下功夫

  (一)文创产品开发找准找对突破口

  参照提篮桥历史风貌区内的老建筑,设计开发了“家园记忆”系列文创产品,已在纪念品商店销售的摩西会堂帆布袋和摩西会堂明信片受到游客们的喜爱和好评。以馆内藏品结婚证书为原型,设计的《平凡的幸福》系列数字藏品,于2月14日在伽作meta平台发售,累计售出1962份。与东华大学合作设计的犹太建筑系列文创产品获得“伟大精神,崭新征程”第三届上海红色文化创意大赛文化创意产品设计最受欢迎奖,为后续文创产品开发建立资源储备。

  (二)白马咖啡馆老品牌展现新面貌

  为协力推动上海和北外滩国际形象的海内外推广,纪念馆与上海城市推广中心进行战略合作,在白马咖啡馆共同打造了“上海客厅——白马咖啡馆”项目。9月5日,经维护修缮、提质增能后的白马咖啡馆以焕然一新的面貌再次对外开放,成为上海城市形象推介和海派文化体验的绝佳场所。

  (三)媒体报道广受关注影响提升

  纪念馆官方网站发布动态信息59条,浏览量96万次;微信公众号发布信息47篇,浏览量4万余人次。包括“上海,曾经的家园——犹太难民与上海”美国纽约巡展、“大屠杀之后:流离失所者和流离失所者营地”临展、纪念馆国际咨询委员会第二次会议、音乐剧《苏州河北岸》演出、“ShalomShanghai你好上海”临展、“和衷共济同筑希望”雀亦锵锵公益艺术集等在内的展览、会议和活动,获各级媒体报道近百条。

  六、2024年重点工作计划

  (一)做好接待服务,加大宣传力度

  在接待服务方面,纪念馆将加强对工作人员和志愿者的管理和培训工作,用专业、热情和周到的服务提升观众满意度;立足场馆,采用观察交流等方式,积极拓宽与犹太难民及其后裔等工作对象的联系渠道,挖掘对文物史料征集有价值的线索。在加强宣传方面,提升网站界面、技术和信息更新频次,扩大宣传半径;利用好微博、微信、抖音、小红书等其他线上传播平台,形成宣传矩阵。

  (二)加强对外宣传,服务工作大局

  纪念馆将继续利用与美西方社会间的特殊联系,在传递中国的声音和价值观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在国际文化交流方面,将借鉴今年美国纽约巡展活动的成功经验,筹备和开展赴美国加州、加拿大多伦多和英国爱丁堡等地的国际巡展活动。在加强全球馆际合作方面,落实与美国佛罗里达大屠杀纪念馆的战略合作协议,在其新馆展陈中植入犹太难民在上海的内容。在推进世界和平事业方面,将把握2025年世界反法西斯胜利80周年重要节点,启动纪念馆国际咨询委员会研讨会、相关专题展览和主题活动的筹备,提升这段历史和纪念馆的国际传播效能。在维护工作对象方面,纪念馆将持续在全球范围内做好犹太难民、尤其是其后裔的寻访和情感联系,使其成为中国国际朋友圈中的坚定力量,与中国在各领域开展积极的交流和合作。

  (三)坚持展教并重,提高教育效能

  根据《关于加强文教结合、完善博物馆青少年教育功能的指导意见》《关于利用博物馆资源开展中小学教育教学的意见》等文件要求,继续开展纪念馆的中小学教育教学工作。要丰富馆校合作内容,策划设计适合进校园的流动展览和教育项目;为学生提供更多社会实践的岗位,精心培育高质量的“学生讲解员”。要提升研学活动质量,利用展陈和藏品资源策划开展“音乐寻根之旅”和“模拟联合国”两日营等研学教育活动,将趣味性、体验性和研究性有机结合,推进文明实践育人的“第二课堂”建设。

  (四)完善体制机制,提升专业水平

  为完善博物馆法人治理结构,更好履行博物馆作为公益性文化机构的社会职能,纪念馆拟成立理事会作为纪念馆的决策和监督机构,推动公众和社会力量参与博物馆的各项决策和发展。

  明年,纪念馆还计划参与全国博物馆第五轮定级评估,通过综合管理与基础设施、藏品保护与科学研究、陈列展览与社会服务等三个层面,对纪念馆质量水平和工作绩效进行综合评价,强基础、补短板、提质量,明确职责定位和发展方向,进一步推动纪念馆全方位、规范化的建设与发展。

上一篇下一篇